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陈杭)自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以来,北京法院少年法庭先后在71件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了家
2022-05-13
(资料图片)
▲云南发现新物种“奇异罗平龙”。
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在云南省罗平县中三迭世(三迭纪)海相地层(2.44亿年前)发现了一种新的肿肋龙科爬行动物(爬虫类),代表多指节型鳍龙类最早出现的化石记录,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罗平龙”。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论文通讯作者尚庆华研究员表示,“奇异罗平龙”是在过去十多年对罗平生物群的持续研究中发现的,“它体形像水生蜥蜴,是一种原始的鳍龙类,归入肿肋龙科。”
尚庆华指出,肿肋龙科和贵州龙科亲缘关系较近,在分类上同属于肿肋龙超科,但是,罗平龙的吻端很长,超过头长的一半,与短吻的贵州龙差异较大,代表了两者在摄食和运动上不同的生态适应。
尚庆华说,尖嘴长吻可能是为了帮助抓住猎物并在追逐快速游动的猎物时减少阻力而进化出来,“奇异罗平龙的发现为我们了解肿肋龙类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云南罗平发现的“亚洲肋鳞裂齿鱼”化石,也距今2亿多年。
研究团队运用计算器断层扫描技术,揭示出奇异罗平龙头骨顶面、围眶骨和荐肋等解剖学特征,并通过分析与食性相关的吻端、舌骨与下颌等长度比值数据,发现肿肋龙类存在吻部逐渐加长而舌骨相对下颌的长度逐渐减小的演化趋势。
研究团队认为,这说明在肿肋龙类的演化历史中,它们对于小鱼等猎物的侧向抓捕能力在逐步增加,但同时抓捕之后吞食的效率在逐渐减弱。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